時間: 2007-12-18 (TUE)
天氣: 多雲時陰(氣溫約11-18度)
今天的天氣沒有太好,雖然陰涼的天氣很適合四處走走,但卻不適合照相~
尤其我拿著基本款的數位相機拍照,要拍個好照片我得繼續磨練才是~
趁著下午去士林雨聲街整脊結束後,順便到附近的芝山岩拜訪一番~~
( 剛整脊完應該沒有關係才是 )
去之前曾稍微找了一下關於芝山岩的介紹,所以才決定順便去那兒散散步兼消耗熱量~
( 謎之聲......藉口~~~明明就是想減肥 )
【芝山岩如何騎車去】
銘傳大學校本部 ( 位在中山北路五段上 ) 往天母方向騎,右接福
林路直行,往陽明山方向會過一復興橋,過橋後直接左轉接至誠路
,過雨聲街的右手旁有一登山口,這個登山口的步道,叫做百二崁
步道。或至誠路右轉接雨聲街,過陽明醫院左手旁有聖佑宮,聖佑
宮旁也有步道入口,此一入口稱北隘門步道,另有西隘門步道。
【芝山岩簡介】
芝山岩海拔約52m並不高,一般人從旁經過很容易忽略掉它,但它
充滿人文與歷史(從史前時代開始,歷經清朝漢人移墾、日本佔據,
都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遺跡,如惠濟宮、同歸所、西隘門、學務官僚遭
難之碑……等 ),與一些奇特地形 (由於芝山岩岩層的節理很發達,再
加上風化侵蝕作用,使得芝山岩擁有許多特殊的地質景觀,如:陡峻
的崖壁、太陽石、風化窗、石門、洋蔥石……等 ),再加上如此親近
好走,一下子便成為住在附近居民偶爾出門散步與運動的好去處。
交通方式:
去程 ─ 機車
回程 ─ 機車
行程路線:
【 全程費時 1個小時】
(北隘門步道) (百二崁步道) (北隘門步道)
雨聲街聖佑宮──惠濟宮──至誠路入口處──雨聲街聖佑宮
行程記錄:
從雨聲街聖佑宮旁的入口,便是北隘門步道,循著緩緩的樓梯上去
,並不費力,只要走過利用石塊堆砌而成似小城門後,台階幾乎都
沒有了~~只剩下的方便老小平緩的行徑步道,走到一個叉路口我們
取右前進直行,右手邊會出現一個廣場的地方(即稱為時間廣場),
這個廣場再往前走是以前炮台其中的一個據點,但現在已無炮台的
痕跡,而廣場的地板上敘述芝山岩形成的故事,以及可以看到陽明山
的景觀;穿過時間廣場循著小徑直行,可以發現一個觀景台,環狀
的座椅子,中間有個圓形的桌子,遠看並不特別,也僅會注意觀景
台上說明的標示牌,但只要靠近一看,可以發現桌子上是另有玄機
的(上頭是個芝山岩與週邊的三D地圖 ),從這觀景台也可看到天母古
道的方向與文化大學的後山。離開這觀景台,回到時間廣場的叉路
口繼續前進,可以走到列為三級古蹟的惠濟宮,廟上方精緻與色彩
鮮明的雕刻格外醒目。( 正對惠濟宮的左手邊是我們出來的方向 )
ps.惠濟宮這裡也是一個步道入口 ( 稱之西隘門步道 )
接著,循著惠濟宮右手旁的步道繼續前進,會開始發現一些特殊的
地質景觀,例如節理、洋蔥石等等,以及歷史的痕跡(學務官僚遭難
之碑等 );然後循著百二崁步道出來 (至誠路 登山口),沿著雨聲街回
聖佑宮入口處。
PS.由於來不及記錄每個點所需的時間,所以只附上行程的記錄照片
( 這裡是從雨聲街聖佑宮旁的入口上去 )
( 由雨聲街聖佑宮旁的入口上去,可以看到台階上寫的北隘門步道 )
只要走過這裡後,台階幾乎都沒有了~~只剩下的方便老小平緩的行徑步道
右圖為時間廣場,是以前炮台其一據點,現在已無炮台的痕跡,只剩下
地板上敘述芝山岩形成與以前的故事~
穿過時間廣場,循著小徑直行,可以發現一個觀景台,環狀的座椅,
圓形的桌子,遠看並不特別,只是會注意觀景台上的說明標示牌,
但只要靠近一看,可以發現圓形的桌子上是有玄機的~原來有個小小的
立體模型在桌子上,上面清楚標示芝山岩與附近河川、高山的相對位置~
從這個觀景台也可以遠眺看到文化大學的後山,後山下方即是天母古道~
繼續沿著步道前進,可以走到這個列入三級古蹟的惠濟宮來~~~屋頂上
精緻的雕刻,敍
【芝山岩更多的了解與認識】
1. 地理位置
台北市士林區的芝山岩,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邊緣,為陽明山山腳下的孤立岩體,海拔約52公尺,是一個擁有豐富人文歷史與自然資源的小山丘。芝山岩的珍貴性,在於其古往今來特殊的地理環境,與台北盆地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。
2. 形成
台北盆地是一個近似三角形的盆地,北邊是五指山脈、大屯火山群,西邊是觀音山、林口台地,東南邊是一連串的褶曲山脈。台北盆地是怎麼形成的?芝山岩跟它又有什麼關係呢?
-
約3,000~400萬年前,華南古陸塊的河流沖積物在海底沈積成濱海相及海相交互的老地層。
-
約400萬年前,造山運動將台北老地層推擠出海面。此時芝山岩是丘陵區中的一部份,並因推擠作用形成一面陡、一面平緩的「單面山」。
-
約280~20萬年前,火山相繼爆發,大屯火山群和觀音火山陸續形成。七星山噴發的熔岩流覆蓋至芝山岩附近。
-
約6萬年前,強烈的地震引起大斷層作用,台北逐漸滑落形成盆地。
-
約3萬年前,因地勢變低,盆地邊緣發生「河流襲奪」,形成淡水河流域,河川沈積物覆蓋了台北盆地,芝山岩成為盆地邊緣的小丘。
-
約1萬年前,全球氣溫上升,海水面上漲,海水越過了關渡口,使台北盆地成為一個鹹水湖,即「台北湖」時期。約9千年前,海水已淹至今雨聲國小附近,芝山岩逐漸成為鹹水湖中的小島。
-
約5,000年前,因淡水河系堆積作用,海水逐漸退去,形成台北盆地今日的大致形貌。而芝山岩的周圍、雨聲國小附近,逐漸轉變為河道與低地沼澤,芝山岩成為突出盆地邊緣的孤立山丘。
3. 地質
芝山岩的地層屬於大寮層,以厚層砂岩為主,沈積年代為中新世(約2,200~2,000萬年前),為海相沈積地層,內含豐富的海相化石。由於芝山岩岩層的節理很發達,再加上風化侵蝕作用,使得芝山岩擁有許多特殊的地質景觀,如:陡峻的崖壁、太陽石、風化窗、石門、洋蔥石……等。
4. 人文歷史
芝山岩從史前時代開始,歷經清朝漢人移墾、日本佔據,都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遺跡,如惠濟宮、同歸所、西隘門、學務官僚遭難之碑……等。走入芝山岩,如同進入時光隧道,享受一趟歷史之旅。
A. 史前文化時期
5,000年前,當台北盆地仍在台北湖時期,芝山岩卻早已露出水面,人類開始在此生活,並留下了豐富的活動遺址。
芝山岩是台灣地區最早被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,包括了大坌坑文化、芝山岩文化、圓山文化和植物園文化,這說明了台北盆地各史前時期的人類,都利用過芝山岩地區居住、活動。芝山岩的史前文化遺址出土內涵豐富,極具歷史價值,因此於民國82年(西元1993年)被公告為國家二級古蹟。
B. 漢人移墾時期
滿清政府時期,來台開墾的漢人日漸增多,康熙年間,到士林開墾的居民主要以福建省漳州府移民為主,當時以「圓山仔」來稱呼芝山岩,後來又覺得這座林木蒼鬱的小山很像漳州故鄉的名勝「芝山」,才將它改名為「芝山岩」。「芝山獨峙」是昔日士林八景之一。
漳州人從大陸到台灣移墾,也把守護鄉土的神明「開漳聖王」一起帶來,並於乾隆年間在芝山岩建惠濟宮,這兒漸成為士林地區漳州人的信仰中心。
嘉慶到同治年間,漳泉移民為了爭奪水利、商業利益時有所衝突,因而械鬥頻繁。清道光5年(西元1825年)漳州人在芝山岩建築隘門用來防禦泉州人的攻打;咸豐9年(西元1859年)把在械鬥中喪亡的漳﹑泉百姓合葬於山頂上,即為現在的大墓公——「同歸所」。
C. 日據時期
清光緒21年(西元1895年),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日本政府為了貫徹殖民政策及政令宣導,便在芝山岩成立台灣第一所「國語(日語)傳習所」,積極推動日語教育及師資培育。光緒22年(西元1896年)元旦,台北地區居民集結抗日,傳習所六位日籍老師遭抗日民眾殺害,震驚了日本全國,此即為著名的「芝山岩事件」,日本政府便在芝山岩樹立「學務官僚遭難之碑」來紀念六位老師。
日後,日本政
留言列表